top of page

49号分享:从极度内向的ABC程序员到大厂PM,从加州到中国,从北京上海到西安,他创业帮助职场人学习英文商务沟通

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美国加州出生长大的nerd ABC-> 对CS的兴趣以及离家近的意愿,选择加州学校读CS -> 2008本科毕业在金融危机中找到程序员工作 -> 反思性格的内向以及工作对性格的影响,订10年计划专注沟通交流能力 -> 事业转折点1,受mentor启发,转行PM -> 事业转折点2,出差到中国,打开新世界,立新目标:在中国生活 -> 回加州,成长受限,再回到中国 -> 历经MS、Apple、Google,发现创业目标 -> 坐标西安,英文商务沟通咨询与培训

他说:“我那时候来中国,第一次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因为小的时候长大过程中,旁边人都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来中国的时候,发现大家至少在面孔方面上都长得像我。”“我做的教育,就是想帮助中国人更好地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英语方面还有文化方面。”“因为每一年都在成长,我其实特别期待未来带来的更多的一些发现,我就永远不想回到当初的我。”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开始录音了,谢谢你过来分享,能不能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谢谢。首先我的名字叫Donald,我是美国出生长大的,主要是在北加州那边,我觉得因为我当初长大的经历可能跟很多中国人不太一样,所以我也先说说当初的一些过去,到时候也跟大家说一下,我也有比较传统的一个职业发展的阶段,但是我现在在创业,又在做比较不一样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很多现在做的一些决定,包括现在为什么在创业,跟我小时候长大、跟我职业发展经历到的一些东西都是有关系的。


我先从我小的时候的故事开始。我当初是在北加州长大的,北加州当地人都是把它称为Bay Area,对不对?要是有一些朋友们不知道加州是什么概念,其实加州就可以大概分别为北加州跟南加州,北加州就是可以说是硅谷Silicon Valley,南加州就是比较偏向是好莱坞,或者说迪士尼,总部也是在南加州。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开玩笑,北加州有点像那种,至少我那时候有一点点这种感受,大家都是理工科,北加州就觉得说男性的朋友们,就是男的跟女的比例,男的还是很多。


当初我小的时候在那边长大,在East Bay就是北加州的比较稍微东边一点的东湾区长大的。我自己本身是华裔,但是我当初长大的 neighborhood应该说大部分都是白人,所以给大家一个大概比较实际的一个example,就是我那个时候在读书的时候,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美国那边),当时我们可能有两百多个人的一个年级,有我像这样子就是华裔的,就所谓的有些人也会把它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那个时候可能只有十几个,所以这个比例你就可以感受出来,当初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人,甚至我那时候对自己的身份还是非常模糊,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跟其他人就非常不一样。


你说男的也好,长得跟其他人也不一样,那时候小学初中还是受到了很多欺负,其实那个时候还是挺严重的,甚至有的时候在走路回家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专门去买一些鸡蛋、来追我来扔这些鸡蛋,我还记得还挺深刻的。anyway就是说欺负这个东西就是负面的,也不用一直就多去聊,反正就是年龄越大欺负也是慢慢也减少了。


那个时候到高中的时代,我觉得我也可以停留一小段时间,因为刚好你这边的一些问题也牵扯到高中。美国高中其实是4年,我们在称呼这4年的时候,跟美国大学的4年是一样freshman sophomore junior senior。我在高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傻傻的一个男的,我当时的这些理工科的 subject,比如说数学、科学、物理,都是我的强项。你说要是牵扯到reading、English,虽然英语是我的母语,但是我在读书方面,我觉得读一些书或者是读历史,真的每次到这些课上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的无聊。


但是可能也有one exception,有一个例外,就是当初在学语言的时候,我在语言方面一直都非常感兴趣,可能也是因为在家里那个时候也会说一些普通话,在学校说的都是英语,其实我跟我亲弟都是用英语交流的,我们那时候学校因为比较小一点,那个时候在外语的选择方面上的话,也是非常有限,其实我们那时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Spanish,要么就是French,就西班牙语或者是法语。那个时候因为我在加州,要是有人知道加州的历史,其实当初就是很多的这些西班牙的missionary这些都是跟教育相关的一些,包括加州的名字California,还有很多加州城市,什么 San Jose,Santa Barbara都是西班牙语的来源。


因为其实在家附近你会见到很多墨西哥人,所以我那个时候选我的外语,就选的是西班牙语。要是有什么后悔的一个选择的话,可能就是这一个小小的选择,因为我觉得现在看国际的一些政治,还有各种方面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要当初我选了法语,可能会稍微有更大的帮助,但是这个就没办法。当初的我就想说,旁边有些人说西班牙语、很多墨西哥人,在想说那就顺便就学一学,至于高中毕业的时候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想要做什么样子的一些工作,我还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计算机的一些简单的课程,那个时候我们那时候用的是一个叫BASIC,很老套的一种程序的语言,那个时候我可以做出一个有点像一个游戏的东西,那时候发现我做出来这个东西就特别有成就感。


我就想着说,因为那个时候爸也是在做IT的,我也有点喜欢,我也喜欢一些游戏,我想说ok,要是做一个专业也可以接受。我爸也挺赞同的,我自己也不排斥,反而觉得还挺有挺有意思的。我当初那个时候就想着说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就申请 computer science。


高中毕业之后就去读了UCLA。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是要声明一件事情,我当初其实也考虑说有没有可能可以去申请得更好的大学。加州几所名校,Stanford, UC Berkeley、UCLA,我没申请Stanford,我当初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对自己也不够自信,我完全没有考虑。其实我们那一届人200多个是有一个进了Stanford,TA的成绩也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当初都会觉得说怎么这个人就进去了。


我那时候在我们的学校的 ranking好像排的是第六名。为什么我那时候特别伤心,因为我觉得好像除了进了Stanford以外的,前9名都进了Berkeley,我一个人没有进。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就觉得好伤心,特别不好意思。我在想说为什么我就跟其他人就不一样,对不对?当然现在看回去,其实那个东西也没有说是非常的重要,也有可能是跟我选的专业也是有一些关系,不过anyway就最后的命运就是带我走向 UCLA,读了4年的 computer science。


我高中是没有谈恋爱的。当初其实有很多旁边的同学有开始谈恋爱,甚至其实美国还是挺夸张的——那个时候在小学初中的时候,我跟你讲,就第一次听到谈恋爱。当然那个时候的恋爱不是一个那种很正规的一个恋爱,就是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的,他们可能出去玩,你像小学的时候,有什么样子的方式可以真的出去玩?你还没有自己的一些自由。但是我可以这样说,可能就是因为美国整体来说比国内开放,我在初中的时候不光是见到很多旁边朋友,就是恋爱变得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东西,但是我也是在初中就第一次听说有些人会开始八卦打胎的这件事情,就是英语叫abortion。


那个时候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种东西,我作为一个很宅的男人,听到这些东西我都会觉得很很可怕。我就想说,等着,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根本对这些性方面的一些东西完全也不了解,所以就不用说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说现在要去反思当初的美国的生活的话,确实是非常开放的一个文化,特别是比起中国的文化。


不过现在再fast forward、我们再回到大学的时候,大学我那个时候应该是在大二的时候第一次恋爱,不过我的这个故事我再继续走,是因为恋爱还不是主要的 track,我大学那个时候读了4年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刚好就牵扯到了这个软件跟一些电子工程的课程。我毕业的这一年,是08年,08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可能比较年轻的可能还没有这个印象?08年那个时候是一个经济危机的一段时间,所以从老百姓从普通学生的角度是怎么受到影响,是在那个时候毕业很难找到工作。


因为这一件事情,从美国长大孩子的角度来说,美国普遍的大家不会觉得说读masters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觉得说我们读了本科要是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就直接去工作了,早点开始挣钱,就跟国内很不一样,但是那一年包括我觉得08跟09年毕业的都是一个exception,我旁边很多同学找不到工作,所以那个时候就读masters的比例会比其他年会高很多。


回到我自己的故事上,其实我那年非常幸运,因为我那个时候狂投简历,我觉得好像总共投了100可能150份左右的简历,最终争取到了三次面试机会,最后也有拿到一个offer,所以我就是例外。当时我旁边很多我可以说我觉得80%的同学都进去读Masters,但是我那时候就回了北加州开始工作。我第一份工作其实就是做SaaS软件开发,那个时候就刚好是跟我的专业搭配的。


但我觉得这里也要多跟大家分享一些东西,就是我做软件开发,虽然我对这些技术还是感兴趣的,但是我那个时候就逐渐的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因为一方面是理工科男,二方面就是比较内向,我那时候开始工作了之后,我就发现到自己的一个恶性循环。那个时候甚至是多夸张,我有的时候一整天假如说工作了八九个小时写代码,越是跟电脑打交道,发现我越是不想跟人打交道,那时候工作几个月之后,就最夸张的时候,我都发现在下班的时候我都开始避开其他人,真的我就觉得那个时候是有一点点问题了。因为自己觉得是有点问题,我回家的时候就开始反思这件事情,因为那时候在想说ok, career是要自己开始做主了,那时候我可能工作还不到一年,但我在想说以后的发展要是靠自己的话,我10年后的自己难道是一个害怕跟其他人交流的一个人吗


那时候就很明确的自己回答了,我记得那时候就躺在床上,我就说,不是。我要怎么办?我就想着说我慢慢来,我做一个10年的计划、给自己一些时间。10年的计划,我慢慢要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自己的 social的这些communication skills。那个时候看旁边的一些老板跟比较资深的一些人,我发现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旁边同事可能都是很聪明的,但是为什么就有一些人就可以爬得更高,或有一些人你就会觉得跟他交流比较舒服,我发现不光是聪明很重要,第二方面也是你要会表达自己


那个时候美国的我觉得职业发展也特别鼓励找一些mentor,也有一些比较资深的人非常愿意去帮一些比较junior的人。记得那时候很幸运就找到了一些很好的mentors,就跟他们说,我需要学会沟通交流,可以走什么方向?那个时候就有一个mentor,TA就跟我推荐,TA说你要不要考虑PM这种职位?TA说写代码就是靠着写代码吃饭,要是做PM的话就是靠说话吃饭,因为各种各样的会议、组织会议或者跟上司汇报,全部都是靠PM来做。我那时在想,okay,虽然我其实挺害怕,比如说开会说话我都挺害怕的,但这应该就是我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过程很长,我就不要去再说太详细的一些细节,反正最后我下了很多努力,做过很多功课,也去有机会shadow一些其他PM。我们说的shadow,就是说可以去跟随一个真正的PM去看一下TA怎么样去工作,最后就争取到了那个时候一个PM的职位,这就是我事业发展的第一大转折点。其实我事业发展有两个大转折点,才选择创业的。第一大的转折点是成为PM。


成为PM之后,因为当初第一家公司就是做一些硬件的,我就有机会来中国出差,就到一个工厂,那个时候是2010年,到上海一个比较边缘的地方叫松江,到那边出差——这里就不用聊工作,因为工作是不是重点。我那时候来中国,第一次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因为小的时候长大过程中,旁边人都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来中国的时候,发现大家至少在面孔方面上都长得像我。


那个时候也有很多culture shock,就很多这些文化的不适应的一些点,假如说中国人在排队的时候,人与人的距离就特别近,我那时候一开始特别不适应。美国的时候,你知道大家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时我那时候说我已经达到了我第一个 Challenge,就是PM Challenge,我想说我第二个Challenge就是我想来中国生活工作看一看。那个时候我对中国是完全一无所知的,你要是当初问我说北京上海在哪里,我根本我都不知道,就真的是那么无知的,这个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反正就这样说。

结果我11年那个时候就成功争取到了一个微软北京的职位,在那边就成为PM。我在微软那边工作三年半的最大的成就,是生活的成长。我普通话的水平在不断的在提升,另外一方面很关键的一个,我看世界的观点,因为当初我在北京的时候就有一些中国朋友们问我说,你们美国人怎么老是要去干涉其他人生活?其实他们在聊政治,他们在聊一些中东的东西。我小的时候长大都只有受到美国媒体的这种看法,我当初认为美国是在帮助全世界好好地发展。但是到中国有一些人问我这样子的一些问题的时候,我自己做一些功课,发现有另外一种角度看这件事情。所以我那个时候就突然发现说我真的整个人的视野开阔了很多,真的有很多的成长,我不会去盲目的去支持一边,而是试着怎么样去客观看一件事情,那个时候我觉得对我的人生的成熟度还是非常重要的。


后面又回了加州几年,加入了苹果,那时候帮助苹果做一些中国市场的战略。但是因为回了家之后,我又发现回了自己的家somehow环境也又把我的成长限制了,所以那个时候第二次又选择回中国发展,那时候就加入了上海的 Google,做那边的一个PM。


我现在在创业是在做哪一方面的东西?我觉得也要从我这些大厂的经历来说,因为我那个时候是在做很多中美项目的时候,一般都是代表美方或者是帮助中国团队跟美方沟通,因为我毕竟是美国出生长大的。我发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在开口用英语沟通的时候,很多人,旁边的同事,你说Google也好,其他公司也好,都是很聪明的人,但是要开口表达的时候还是会有那么一些我觉得可以提升的空间。我觉得要去比喻的话,就像一个鸟困在一个笼子里,他们其实有这个本事去飞,但这个口语就限制TA、不让TA好好发挥。我因为作为华裔的,有的时候听到一些美国同事在后面就会说几句,说 what's going on there,我就得知一些怀疑中国同事们水平的一些评论。


其实我那时候内心会觉得还是会有一些不舒服,也觉得很可惜。那个时候就把这样子的一些情绪,我想干脆就把这个变成一个passion的东西,就是说,我可不可以帮助到他们?所以这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原因。我当初也想说,ok,其实我特别愿意帮忙,但我要从事做PM的话,我没办法真正去帮,所以还不如现在工作也10年多了,我就辞职,我就去做相当于是教育方面的东西。其实我做的教育,就是想帮助中国人更好地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英语方面还有文化方面的一些东西。


我刚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怎么说,我也先要去understand为什么有这个现象。我觉得中国人就统一的都有这种相似的问题的话,不光是个人的原因,肯定也是跟这些教育机构或者教育系统有关系。中国人肯定比我这个还更熟,就是说都是应试教育对不对?或者哪怕是成年了之后,很多这些教育机构也都是什么雅思托福或者是出国留学,都是考试为主的这些教育内容。我那时候看了,我就说no wonder,难怪。难怪大家都是很会考试,但在开口的时候比较欠缺。所以我就变成说我要重新打造一些交流为主、开口为主的这些新的一些课程,能慢慢帮助到大家。

这个东西我觉得心态就要摆平。因为我那个时候就说ok,我做PM、搞技术我都了解,教育行业我是一个菜鸟,我就先慢慢从零开始,虽然我知道怎么说英语不代表我一定会知道怎么样去教它,大家可能也熟悉1万个小时的这种说法,我觉得他不见得说是非要花一万个小时,但我觉得 main point重点就是说你要学会教,那你就不断的去练习教其他人。所以我那时候在想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快速的可以迭代性的去教?我就开始做直播。后面的故事我就先暂停,因为刚刚说了好多了,我先可以暂停一下,你要是想问我一些问题,我这方面也可以回答。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详细,我先请教一下你创业的一个工作节奏,生活节奏是怎样的?

分享者:现在生活节奏,怎么说,因为现在我没有团队,主要就是一个人,我现在要从一年来说,我会一年做一次大的一个规划。这可能受到因为以前在大公司的影响。再分季度,在一个季度里面,我就会分假如说我可以做的一些任务。相对来说,可能我现在在创业,比起我当初在大厂更重视一定要有合适的休息时间,所以一般我连续工作七八周,都尽量给自己休息个一两周,就给自己reset。这个是以前在大公司没办法做到,但是现在创业的时候每次都会刻意的给自己休息的时间,让自己脑子要比较清醒一些。


从每一天的生活节奏来说,我觉得要先从身体健康为主开始。在Google时公司特别照顾人,给我们提供吃的、给我们提供好的这些facility,你要去健身也好,选修课程也好。我那时候我从Google离职了之后,我发现就是人乱得一塌糊涂。我不知道说我该是什么时候起床,该是什么时候好好吃。当初就有一个低谷,身体健康就变得特别差,生活不规律。差到一定的程度,我就发现说ok,我要开始就自己控制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


那个时候很多方面,也设定了说哪一天早上一定要晨跑、不晨跑的时候必须要出去散步。跑步是我的主要的健身方式。在饮食方面,不能一直吃外卖,因为当初那时候吃很多外卖的时候,又发现身体也会有一些开始不太好。可能也是我的风格的原因,我一开始就从“不做一件事情”到“做得有点太疯狂”。那时候跑步的时候,我一开始天天跑,天天跑,结果膝盖又不舒服,脚踝又受伤。所以我有一个这个过程,就是从0到100,再找到50。我所有的东西就是健身方面饮食方面,工作的节奏方面上,我发现都有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去找自己的boundary在哪里,就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找到边界了之后,再找到一个适中的度去调整一下


宫师姐:你当时选择创业,你有提到选这个方向的原因。你创业的地点是怎么选的?

分享者:西安的故事我觉得有点长,我可能今天就不要说完整版了。因为我是外国身份,我当初在北京跟上海,我人待在北京、上海其实比起小城市还是会方便很多,以及我在想说我创业要是失败的话——我也非常愿意接受失败——我回北京上海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我当初就决定说我想看一下小一点的地方。我到太小的地方又不方便,因为你要是到一个农村,他们要去看你什么身份证身份的一些东西,我给他护照他们也搞不清楚怎么样去处理。所以当时就决定说ok我去一个二线城市。不要太小,但我也不想要大的。


二线城市我可以选择北方或南方,但是那个时候因为我比较喜欢北方的四季分明的季节,南方对我来说有点太热了,我就说ok,北方的二线城市。在2019年的时候我就看了一些数据,我考虑到的主观因素就是一些朋友的意见,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就是一些发展的数据,人口增长还有GDP的一些增长的数据。我那时候就决定了一个Top three,大连、郑州跟西安。这三个地方当初我都考核了,最终就觉得说,西安那个时候我接触到的人是比较愿意学习的,就是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我觉得特别是从加州人的角度来说,或者在Tech的一些人的角度来说,大家就觉得说学习的精神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你真的走向世界的时候,你发现no,这个不是一个很真实的假设。我那时候到了很多不同地方,特别小城市,发现很多人还是非常安逸,就说我现在生活已经很棒了。


所以我们就要强调说,当初西安这边接触到的一些人,我感受到他们也想学习,因为我又想去教其他人,我宁愿找一个大家想学习的一个地方先暂时发展。另外一方面的一个小优点,就是因为二线城市生活成本会比较低。因为肯定是要减少成本的,一开始的时候。


宫师姐:你从事相当于是教育培训一类的一个创业项目,有没有受到前一段时间相关的政策变化的影响?

分享者:我没有受到影响。这就为什么我很多时候要是不是详细聊的话,我对外说的话我就说我在做咨询。首先当初我目标群体都是成年人,都是工作后的这些人,现在因为在接触到国外的客户,或者是国外的项目,想要去培训他们。要是从正规的角度来说,其实我当初到西安的政务大厅,因为要去办一些注册公司的东西,大家说我要是到公司做这些课程的话,这个也可以归类到咨询,所以尽量就是偏向咨询,就可以避开当初双减政策、教育政策方面的一些限制。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我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你选大学的时候,你提到的学校都是加州的,你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地理位置上面是其中的一个考量因素吗?

分享者:只能说我当初小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孩子,那个时候不想离家太远,所以都选择加州的这些大学,加州其实也刚好有不错的大学的选择,所以就没有想着要离开。但现在离开了发现,我要是早一点离开,当初应该是好事情,可是那个时候胆子比较小。


宫师姐:你也提到就是说性格这一边,你有一个10年的计划。你的计划执行得怎么样了?

分享者:我觉得计划执行得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从一个当初要开会可能出一大身汗的我,现在虽然就是说在做一些分享沟通的时候,做public speaking,我依然也是跟大家一样还是会紧张,但是我现在因为练了很多了,一直不断在练习,我觉得 confidence自信已经提升了不少。换一句话,换个角度来说,我后悔不后悔当初做的一些选择?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不会想要回小学的时候,我不会想要回大学的时候。因为每一年都在成长,我其实特别期待未来带来的更多的一些发现,我就永远不想回到当初的我。


宫师姐:接着这个问题,要是有时光机的话,你会选择会对小时候一点自己说点什么吗?还是什么都不说?

分享者:我觉得我可能就不会说什么了,我觉得哪怕我说什么,当初的我可能也听不进去,我也不想改变我之后发展的轨迹,我觉得已经是不错的了。


宫师姐:真好。谢谢你分享这么多,我自己也收获很多,我录音就先录到这里。

分享者:可以。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