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elsea 宫师姐

46号分享:从对计算机专业不确定、选择交叉学科,到找工作时毅然刷题转码;她不断接收新信息、柳暗花明

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安徽小城,高考发挥一般 -> 在城市和专业就业考量中,选择计算机和经管交叉学科 -> 轻松愉快、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活 -> 受出国交换的前辈们启发,世界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 美国同专业研究生 -> 受同学影响及就业环境因素,刷题转码,程序员 -> 按计划海归,薪酬7折、工作更拼

她说:“如果人生是80%靠运气,20%靠努力,但其实那20%努力却能百分百决定你能不能抓住80%获得的运气。”“各种人生的难题,生活的问题,当你熬过去了、渡过去了,这个问题也自然就解决了,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它也就没有了。或者是你觉得走到一些困境,但结果发现这个选择也不赖,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可以叫我Christina,高考年份是10年,我是10年本科入学大一。高三的时候学的是理科,高三所在地是安徽的一个四线小城,现在的所在地是在上海,目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经理。


宫师姐: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当下的一个工作节奏以及生活状态?

分享者:我当下,其实最近半年是比较忙的。半年前的工作状态可能会比较正常,大概是965、朝九晚六、一周五天,偶尔可能会有30%的时间需要加班,也是在周中可能会到11点左右的这样的一个状况。周末的话都是双休,我自己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时间。收入水平的话其实会比国内的大厂要稍微弱一些,但是其实比国内其他行业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要更高一点,同比大概接近于我在北美海外的一个7折水平。


宫师姐:你当下说是比较忙,是忙到什么程度?

分享者:大概会是基于965之上,我的加班程度可能高于50%甚至到80%。基本上周中的话会有3~4天都是要到10:30之后,周六周天我会尽量避免、不去加班,因为我希望能有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我经常会把很多的工作放在周一到周四,这个时候不可避免,可能工作会达到晚上的12点左右。


宫师姐:这样听上去节奏还是非常快,时长也是稍微有点长。

分享者:对,而且这种时长是伴随着没有摸鱼时间的。我这段的忙碌在于,白天会有大量的会议,我有连续三周的会议是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中间不停歇的,这样的话我需要去整理会议内容,更新、管理我的项目,甚至 review组里的代码,还包括review别人的design、给出意见,这些时间都是放在了6:00之后自己的下班时间,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工作量会增加。


宫师姐:这个节奏还是很猛。我们先回顾一下高三的时候,你高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一个状态,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记忆愿意分享的?

分享者:这个问题真的好,高三还是蛮遥远的事情了,因为我高三是2010年,应该已经是十三四年前了。如果论起忙碌程度来说,那个时候是早上应该是6到7点起床,7:00早读还是8点早读,有点不太记得清楚了,大概会上课持续到12点午休,2点上学,一直到晚上晚自习11:30。11:30记得很清楚,是因为我现在发现很多人的高三晚自习不会这么长,我那个时间的晚自习是到11:30。每天大概就在做卷子,当时也很辛苦,但是现在想起来我觉得不如现在辛苦


高三可能忙于做题,可能印象更深刻的反而是高三的一些学生活动。我们学校还是保持了一年两次的一个文化节活动,还是很热闹的,相对来说那两天会比较放松,还有的话可能课间跟朋友之间的一些互动,一些干的囧事还是比较记忆深刻的。


宫师姐:挺好玩的。你高三之后是按照什么因素选的大学以及专业?

分享者:我高三毕业的时候,其实高考其实发挥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的,这个时候要做一些tradeoff。关于是选学校还是选城市,我们家综合考虑,我跟父母之间也有一些争议,父母毕竟希望你会离家更近一点,但是我当时铁了心就是一定不会留在本省。我家是安徽省,离开安徽省大家常去的是长三角,长三角最好应该是上海,但是上海和浙江的分数线当时对于对安徽地区来说蛮高。我发挥不是很理想,如果选了这两座城市,我的学校档次会比较弱一点。又考虑到了一个就业导向,我当时其实还蛮看重就业的,就折中选了在重庆的一所大学。


宫师姐:你考量就业之后的专业选择是什么?

分享者:当时其实不是特别精细,但是朦朦胧胧觉得我要去选一个未来好就业的方向。因为当时我本科的时候,如果说当时最流行的就业方向、最赚钱的应该是金融业,但是金融是对数学要求很高,尤其是金融的门槛,就是学校分数线,也比较比较高。那个时候我发现可能如果我想进好大学的金融专业会比较困难。


​这个时候我就自己考虑了计算机,但是不能很准确的把握计算机的未来,因为毕竟还蛮新的,当时了解的不是很多,我们在四五线的城市消息比较闭塞,没有参加信息竞赛的人。我就是把它做了一个折中,选了一个计算机和管理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其实就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我的本科当时是一个理工院校,但是这个专业是放在了管理学院下面。


宫师姐:你后来读这个专业跟你自己之前想象的有区别吗?

分享者:区别不是很大,因为当时看了他的介绍,就说交叉学科列的课程也是管理学和计算机都有,通用知识都有,等于是如果自己在大三大四有一个倾向的话,可以自己选择是选择从事更商业化一些的方向,或者选择更工程类的一边。


宫师姐:你大学生活整体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分享者:大学生活是我人生最轻松的时候。我自己感受来说,我大学生活,可能学校整体学习氛围还不错,课业任务没有特别重,包括我觉得考试难度、课业任务,其实就是学有余力。成绩不错的同时,还有很多时间是可以放在自己的课外生活上面。我那个时候的兴趣爱好就是穷游,“特种兵”旅游,在全国到处跑。


宫师姐:真不错。你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

分享者:我大学毕业的选择是源于我大二升大三的时候,当时在学校的学生活动团体、学生会,组织了一些经验分享,邀请了我们大四的一些出国交流回来的学长学姐来交流。因为组织这些活动跟他们有了一些交集,可能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下他们的交换生经历,觉得突然想看世界的心变得更大了,不再限于国内,就开始自己去做了一些关于海外读书的研究,综合考虑下来发现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就相较于在国内考研,可以有更大的世界,所以后来大三的时候把重心放在了留学上面。


宫师姐:你留学是选择了哪个国家,选的是什么专业?

分享者:综合来说,当时是看了学校的学费,未来的就业,各种综合考量是选了美国。专业的话,其实当时有考虑要不要直接转计算机专业,但还是那句话,其实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确认我毕业以后想做软件开发,所以最后还是没有选择换专业,依旧是选了自己本来的信息系统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这个专业。


宫师姐:你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分享者:我觉得其实最大的转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读研究生之后,发现这个专业里面有很多同学来自于北邮,他们其实在就业导向性上更明显,而且更有准备。受他们影响我开始对就业市场有更多关注,包括刷题,包括软件开发的薪资,这些大厂的信息,等于是那个时候才开始接触到这个工作、真正要毕业做什么。就觉得从性价比、投入,还考虑到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你要考虑身份,你要考虑收入,这样的话其实反而毕业做软件开发是最有钱又最稳定的一个方式,就毅然决然的就加入了刷题,开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的话自然也是software engineer软件开发。


宫师姐:你当时是在美国做这个工作,还是已经决定回国了?

分享者:是在美国工作,我其实出国之前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有更多的体验再回国。


宫师姐:也就是说你这样现在在国内工作,是延续了你一开始的一个想法。

分享者:对,其实我反而是因为本科毕业就出国,并没有真正的在国内工作的经验。反而是我回国工作的时候,我第一次进入到中国的国内社会。


宫师姐:你这样回头看的话,从高三高考之后的一些选择,一步一步的出国留学,再回国工作,你怎么看你的这些决定?

分享者:我的心得,感觉就是可能人生的选择,运气和你的努力都很重要,运气可能占了更大一部分,但是努力确实不可缺少。很奇妙,我会觉得我的体验综合下来,我会感觉如果人生是80%靠运气,20%靠努力,但其实那20%努力却能百分百决定你能不能抓住80%获得的运气。


宫师姐:你觉得自己运气好吗?

分享者:时好时坏,螺旋。因为其实也遇到了很多事,毕竟包括出国留学,求职以及回国,每年都遇到了挺多波折,尤其是有几年甚至有一种持续下坡的状态,但后来当这个下坡都走完的时候,发现也就过来了。各种人生的难题,生活的问题,当你熬过去了、渡过去了,这个问题也自然就解决了,或者随着时间推移它也就没有了。或者是你觉得走到一些困境,但结果发现这个选择也不赖,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整体来看的话,运气还算不错,但没有到一帆风顺,但是有惊无险,最终到现在来说,对我现在的状况还是蛮满意的。


宫师姐:真不错。要是有个时光机的话,你会想要对小时候一点自己比如说高中大学说点什么吗?

分享者:对自己的高中可能说,再努力一点。我现在想想可能当时的努力程度不够,并没有抓住到运气。再努力一点这样。如果会对自己大学说的话,可能应该眼界可以放得再开阔一点。也许当时是真的很爱玩,会有很多探索,行万里路。但可能读书还是太少了,导致当时的认知和信息差还是有点大。


宫师姐:好。谢谢你分享这么多,我就先录到这里。

分享者:好的。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我与食物 【3】

接上篇《 我与食物 【2】 》 为了在我彻底失去对饥饿的恐惧感的记忆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完整历程。 Part 3. 惊恐发作,到不再恐惧 人毕竟是一种碳基生物,并不能像硅基的计算体那样对0/1有相对瞬时的敏感。相比产生感受,人会更快形成肌肉记忆,形成认知就更要延迟了。...

我与食物 【2】

接上篇《 我与食物 【1】 》。为了在我彻底忘记对饥饿的恐惧感是什么感受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完整历程。 Part 2. “缩食”节流,继续与饥饿共存 食物虽不再短缺,金钱依然匮乏。如果高中生活有气味,那一定是泡方便面的味道。那时候大概是白象和统一两个品牌的天下。住校的同学...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