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卷到离谱的苏北高三生 -> 2006,不上不下的高考成绩 -> 在不挂科中挣扎的大学四年 -> 弃理从文,跨专业读法硕 -> 二线城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他说:“就是再努力,它也是跨越不过去的,或者说你再努力你也取得不了好的成绩。” “经过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现在对自己的认知,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接哪些案件,我其实是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的。” “其实有一些苦是可以不吃的。”
读者预期管理: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咱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好的。就叫我老钟,毕竟我可能年龄上面比你稍微大一点。我高三是2006年是在江苏省的连云港这边,就是苏北的一个小城市参加的高考,我们是理科班,我现在的职业是在苏南做律师,做事务所的合伙人。
宫师姐:大律师!
分享者:没有,小律师,混口饭吃吃。
宫师姐:能不能分享一下当下作为律师的工作生活的一些感受?
分享者:现在的话,因为也做了几年律师了,有了一点点经验,整体来说工作比较忙。律师这个行业还是稍微有一点特殊性的,它总体来说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主要还是围绕着客户来转。你比方说客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它各种情况都会出现,所以我们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工作日、休息日的。只要客户那边有事情有电话有文件,他需要你,他就随时联系你,因为客户做生意,他们做企业,很多时候老板是最忙的一群人。有需要找到你,你就必须要尽量去提供符合人家要求的这样的服务,所以整个来看,每周的工作时间是比较长的,而且是比较不固定的,没有周日周末、工作日之分。工作时间长,压力也挺大的。毕竟你想做一个负责任的、做客户认可的律师,你要对自己的作品,对自己所交出去的每一份成果要负责任,有一定的压力。
相对的来说它又换来了比较好的收入水平。我最近这几年情况比较好,可能年收入的话税后可能在100万人民币左右。对未来的预期,我希望是能够自己和团队在稍微的努力,把我们的客户再稍微的拓展一些,把整体的服务质量再提升一些,未来的预期也就是争取做到税后的年收入在200万左右。当然这个也是我们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做律师的一个天花板了,基本上是一个天花板水平。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想突破天花板,那就非常难了。我现在差不多是这样一个情况。
宫师姐:你说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大概一个星期会长到多少小时?
分享者:一个星期,50个小时以上是很正常的,60个小时都有可能的。
宫师姐:好,谢谢你分享这么详细。我们再倒回去看一下高三。你们那边高三生活,你当时生活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一些记忆可以分享一下?
分享者:高三的话我不瞒你说,我到最近这几年做梦还是会做到高三时候那些梦,就是非常恐怖,我每次做梦梦到高三生活的时候都会惊醒的。特别恐怖。我们苏北这边特别的绝,我们也是自诩小镇做题家,非常卷、卷到离谱的地方,每天早上5:00就到学校了,大家就非常自觉的去做早读,做复习。
白天一天课,完了之后晚上上晚自习,我们每天晚自习都是考试、都是做卷子。不是语文数学就是数学英语,要么就是物理化学,反正每天晚上都是两场考试。完了之后,自己再在教室里面,老师再给你们叮嘱叮嘱,再给你们讲一讲,自己再复习自己的,再巩固巩固,最后到了放学的时候,基本上是晚上10:30。早上5:30到学校,晚上10:30离开学校,就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整个人是特别疲劳的。
我对高三的最鲜活的记忆就是我的腰特别痛。因为从早上到晚上那么长的时间,回到家里面,也不怕大家笑话,回到家里面大概到11点多了,我自己还要再多做一张卷子,再睡觉。整个的睡眠时间非常的短。但是我听其他同学讲,好像成绩稍微比较靠前的同学,大概都是这样子。除了特别聪明的那些咱们不考虑,像咱们这种普通人,又想追求成绩好一点,都是靠这种特别吃苦耐劳的精神,从高三活下来的。
宫师姐:真的还是很辛苦。你高三之后升学当时是怎么选的大学以及专业?
分享者: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巧合的一个事情,从目前我回想来看,也是有一部分令人惋惜的一个事情。我们当时选专业选大学的时候,高考毕业之后,因为成绩,在那个地方虽然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就是不上不下的一个成绩,自己又想着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在省内基本上就很难了。我们省内的话就是南京大学排名比较好,大家都比较向往,但是你这个成绩肯定进不了的,自己又不甘心去一些二线、三线的学校,不可能甘心去,最后看来看去只能去远一点。
我们江苏这边去广东去得比较少,后来就去了广东,读了X大,因为自己想读一个排名靠前的学校。至于专业,是纯随机的,自己的对专业的认识当时也是非常浅薄的,完全只知道这个专业的名字,百度了一下,看看这个专业是学什么课,就报了就填了,最后运气好就录上了。
读大学的这几年,学的这门专业,相关的课程都是不是很顺心。大学四年这期间非常努力,做到了没挂科,但是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了。我专业是读的电子信息,跟通信工程它是同一个系的,主要是偏向硬件,软件也有,主要偏向硬件,在06年到10年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好的比较有前景的专业。
学的比较顺的、比较开心的一些同学们就业情况也比较好。但是我个人对这些课程所涉及到的这些内容,我是非常不适应的。我的天赋比较有限,可能不太适应这方面的这些内容,所以一直非常努力地追求不挂科这一个目标。当然你说后面有没有后悔?也不至于后悔,因为每一段路都是你自己选的,没有任何人来来强迫你。每一段路走过来了之后,自己也有一些收获。你比方说我最起码我发现了我个人不擅长哪些方面的东西,以后在就业在工作中尽量挑选一些自己擅长的、避开这些自己的雷区。
宫师姐:你能仔细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来判断雷区,以及怎么使用雷区来为自己后面的职业经历来做一些构建?
分享者:前面自己年龄小的时候,中学的时候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挺优秀的,只要自己去努力学,努力的去往一个方向上去用心,总归可以掌握到这些知识,掌握到这些能力。这个是当时在年龄小的时候建立起来的一个初步印象。后来也是到了大学之后选了专业里面所涉及到这些课程的内容,一开始觉得我可以我挑战一下,有可能也是可以胜任的。后面不断地去学习去努力,去跟周围的同学请教,去自己钻研,但是真的是感觉对那些内容非常不感兴趣。哪怕强迫自己每天做多少东西,强迫自己认真去听,认真去记,认真去复习去怎么样,很多的东西是超出你自己的认知范围的,或者超出你自己的能力范围的。就是再努力,它也是跨越不过去的,或者说你再努力你也是取得不了好的成绩的。
经过一年两年的慢慢的探索,你发现你在这个领域里其实是没有天赋的,相反你把精力用在一些其他的事情上,你比方说我后面考研的时候,我选的文科的专业,当时也是因为我自己对理科的本专业的内容确实精疲力尽了,我就说我尝试一下其他专业,去尝尝试一下文科专业。我高中的时候也是理科,我对文科其实没什么概念,我当时孤注一掷地去尝试一下,尝试一下发现文科专业反倒更适合我,虽然我是跨专业去考的,但是最后也是很顺利地就考上了。
慢慢地发现自己在这个方向上其实不需要下那么多努力,也能取得还比较好的成绩,这个明显就看出来你的特长在哪里,或者说你在哪个部分上是稍微有一些能力的。
宫师姐:你读研选的专业是什么?
分享者:我研究生学的是法硕。
宫师姐:这个跨度其实很大,你当时是怎么在一众文科类专业里面选中了这个?
分享者:当时是有两个选择,因为文科类的专业很多,但是你考虑到它具体的工作,我当时在想是想读一个文科类专业,但是想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想在一个专业领域里来做一点事情。当时我想比方说我如果读本专业的话,我读出来我就是一个工程师,或者说我是一个程序员,做一个非常在其他人看来是比较有专业性的这样一个工种。读文科,我当时想一想文科也很多,但是你读出来的话泛泛而谈,读一点历史或者读一点中文或者读一点其他的,读出来了之后,可能在就业上就比较没有方向。
我因为当时认知也比较浅薄,觉得这个比较有一点专业性的这种文科,而且我有可能跨过去读的就是一个是心理学,以后做一点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另外一个就是法学方面,以后也可以在这个领域里面讨一口饭吃。所以当时二选一,也是硬币的正反面,自己赌了一下,抛个硬币最后就选了这样,纯是去试试,完了之后发现还真让我赌中了运气。
宫师姐:你现在回头看的话,其实从高三一直到你读完硕士,中间也是有一些主动或者是被动的一些选择,你现在怎么看当时这一系列的就是起承转合?
分享者:首先这一系列的坎坷的过程,我自己觉得挺坎坷的。坎坷的过程对我的成长是有一些帮助的。最起码我在这中间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懵懂的状态,基本上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非常片面的,非常局限的。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试错,反复地去闯,反复地去试,在没有很好的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凭借运气也好,凭借一些努力也好,我自己给自己慢慢地找出了一条路,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有所加强了,考察了一下自己能力的上限,发现了自己能力的边际,对自己的认知更好了,对我以后做事业,以后在工作中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帮助的。比方说我经过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现在对自己的认知,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接哪些案件,我其实是有一个很明确的认知的,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其实有一些苦是可以不吃的。就是我自己觉得我如果说运气好一点,或者说我能够幸运一点,能够遇到一个像导师一样,或者说像宫师姐你这样提前给一些未接触社会的小孩子先做一些预科普的这种事情的话,那会省去我很多的痛苦的经历。我是缺乏这样一个环境,或者说缺乏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或者有一些见识的导师给我做一些科普的。我对这个事情现在想想其实挺惋惜,但是也没办法了,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宫师姐:我也特别谢谢你过来分享这么多,我自己听了也是非常有触动。我录音就先录到这里。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Σχόλι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