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elsea 宫师姐

23号分享:高考曾紧张到腹泻,她是laid back银行内部监管从业者

分享时间:2023年3月

分享者经历:高考紧张到拉肚子 -> 2004广州大学城首批学生 -> 美国信息系统硕士 -> 银行业后台

她说:“当时根本没得选择,你就得努力,你就得好好努力考试,而且你到最后了,当时国内的那种情况,你报考之前你都不知道你的分数能有多少,所以很多东西不是你可以选择的。” “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我没有太多别的建议,我觉得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要不要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你好,就叫我D,我高三是... 不好意思,我要想一下,我是04年进去大学读书,所以我是01年的时候高一,我是03年的时候高三,理科,当时是读的是化学,我是深圳人,我当时读的是XX中学。现在在纽约,在一个银行里面工作,做 Compliance and operational risk。

宫师姐:能不能简单一下介绍一下你现在这个工作是做什么?分享者:我做的是监管。我们大组老板是监管整个global market operation,他底下有不少人,每个人都监管不同的地方,我自己是监管的是operation settlement那些东西,我自己监管的是 ,asset services,就是corporate actions,还有quantitative services,一堆automation,还有一些analytics的东西,还有evaluation,剩下的我还监管 reconciliation operation,反正就是监管不同line的business。


宫师姐:目前你当下这个工作还有生活的有没有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的一个介绍,比如说工作时长周中周末做什么。

分享者:对,工作我们也是有一定压力的,反正到我们组还是比较back office,也比较relax,相对来说是就没有front unit那么辛苦。我的工时通常开始也挺早,因为我们要跟global team开会,早上经常要跟别的城市别的国家的同事聊天。早上我是通常会8点左右到,通常会5点准时就离开。我觉得工作还行,就也没有说压力特别大,因为我在公司也已经9年了,也算是老员工,有时候可以摸一下鱼,反正稍微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要用力,什么时候可以放松一下。


宫师姐:我们先回顾一下高三,03年到04年,你当时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记忆可以分享一下?

分享者:高三我就觉得当时特别辛苦。我自己其实也并不是说考试特别牛的那种,而且考试会容易紧张,所以感觉高三一整年都是真的是在很紧张很辛苦的情况下度过的。我高考那一天我还拉肚子肠胃炎,当时语文考试看卷子的感觉是好像有一点像眼前有点摇晃。当然了,我后来总结了一下,可能是因为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因为过度紧张,都有可能。反正也算是幸运,考上了XX大学。


宫师姐:你是后来按照什么样子的因素选的大学还有选的专业?

分享者:我们是先填专业再考试的,根本就也没有说什么估分之类的。当时每年好像高考都在变,我们当时是你要选一个科,我是大理科,选的是化学,所以我的我的是3+1+x,当时是语文、数学、英语,再加考一个化学,还再加考一个综合。


当时我们就在想化学可以报考的专业有多少,我就大概知道我要考医学院,我当时还想在本省里面,所以就选了XX大学。我同桌当时成绩比我好,TA哥极力推荐TA去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当时我就跟TA一样填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当时我父母又觉得我成绩这么好,不当医生,可惜了,我后来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违心地填医生,幸好没有去到。幸好分数没有达到学医的分数,但是也达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数。


宫师姐:所以后来上大学是信息管理系统,你当时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都是哪里人?有没有跟自己当年的想象有差别?

分享者:深圳的同学可能经济状况都比较好吧,我觉得当时大家都没有觉得会有压力,唯一的压力感觉真的就是真的成绩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但我们后来去了大学之后,发觉真的是五湖四海的同学都有,我们还有西藏同学,还有少数民族同学,还有一些来自于经济状况没有那么好的省份的同学,就是真的什么同学都有,但大家关系挺好的。八九十个同学只有十几个女生,当时女生关系都很好,就那么几个宿舍连在一起。


我觉得大学生活跟我想象中也是有一定差别的,一开始因为我们当时是小谷围的第一届学生,进去第一天就已经感觉鞋子都要踩烂掉了,全都是黄泥。楼都是新的,食堂里面全是苍蝇,当时一开始就觉得很难以接受,但是幸好我从深圳还是提前带好了行李,把最基本的行李全部都带了,所以至少是前几天是没有问题的,基本用品都有。


但是的确当时是觉得特别落后,在小谷围很不容易。同学之间感情很不错,而且很多同学很聪明,我就觉得虽然经济状况没那么好,因为当时有一些同学还是需要比如半工半读,还要学申学校的奖申请补助那种。后来我就是意识到,他们其实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努力,而且有很多还很有天分,我就觉得我是属于那种努力型的,我要使劲追赶他们。


宫师姐:你大学毕业之后的去向是怎么选择的?

分享者:是这样子的,我高中的时候是有暗恋一个同学,他当时就是出国留学,我当时觉得我肯定也要想要出国留学。他还挺坚定的。当时他走之前还给了我一本反正类似于考托福考雅思之类的书,我一直很坚定地努力学习英语。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是除了这个学校,我还有好几个香港的学校的录取,后来考虑一下,最后我想了一下,还是选了XX大学,但是后来去了X 大之后,我其实还是有一点遗憾当时没有去香港,后来反正就想毕业之后继续再去读研究生,再后来申请了美国的学校。


宫师姐:你后来其实也没有去香港,直接来美国读研究生。

分享者:对,后来想其实来美国还是更正确的选择。香港因为压力其实也很大,也很辛苦,我后来意识到我自己并不是这么一直能那么有精力的人,我还是希望是稍微可以 Laid back一点,稍微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不要一直紧绷着。我觉得在美国男女平等这一方面还不错,对女性的职业规划也还不错,因为我自己也有兄弟姐妹,他们也有一些别的同学,有一些如果到了一定年纪换工作都没那么容易,但在美国,好像三四十岁感觉也不会觉得自己年纪大。


宫师姐:你后来读研究生的专业是跟本科一个专业吗?

分享者:对,一模一样,都是信息管理。


宫师姐:你后面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跟专业有关系吗?

分享者:也有关系,我算是一直做类似的东西,一直没有很大的跳跃。我当时第一份工作也是直接来了银行,做的是technology analyst的那种program,但是我倒是一直没有编程。我虽然大学也有学,研究生也有学,但是我进入工作之后就真的是一行都没有编过,但是也是你要得有 Technology的相关知识。我做过好几年的project management / business analyst,现在做的是compliance and operational risks,如果能有一些基本的technology的知识,会觉得游刃有余很多。


宫师姐:其实也就是说你从大学一直到现在还是比较明确,比较直线的一个路径。你现在回头看,怎么看自己的这些决定?

分享者:我觉得我就没怎么决定,当时我很多大学,包括去XX大学和到后面去别的学校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当时是有一点觉得当时我这个好朋友去的,我觉得TA应该已经做了所有的 Investigation,就是指TA应该把那个背景的调查做好,我只要跟TA选一样就行了


宫师姐:这样其实也挺好,一直蛮顺利的,一直做到现在,感觉是一个很开心的状态。

分享者:我也不觉得特别顺利,我也有工作之后,当时technology也特别好,很多朋友会说,你好歹是研究生,也是学的类似的,怎么不回去高科技行业。Tech公司毕竟 package的确是比银行好了很多。我当时也是有想了一下,后来觉得也有点懒,我就觉得我对自己工作也没有很不满意,反正就这样了。我就也没有特别有毅力想要再重新开始,反正我也没有特别讨厌,我觉得好像都ok,对。


宫师姐:如果有时光机,你会对小时候一点的自己说点什么吗?比如说高三大学。

分享者:也没有,当时根本没得选择,你就得努力,你就得好好努力考试,而且你到最后了,当时国内的那种情况,你报考之前你都不知道你的分数能有多少,所以很多东西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我自己来了美国之后,尤其是我自己身边的有一些比较小的小孩子,他们美国读的不喜欢你可以停学一年,换专业、换学校都不是那么难的事情,这些在国内都是很难的。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后来算是去了一个不错的学校。我没有太多别的建议,我觉得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多,我这边录音就先录到这里。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我与食物 【3】

接上篇《 我与食物 【2】 》 为了在我彻底失去对饥饿的恐惧感的记忆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完整历程。 Part 3. 惊恐发作,到不再恐惧 人毕竟是一种碳基生物,并不能像硅基的计算体那样对0/1有相对瞬时的敏感。相比产生感受,人会更快形成肌肉记忆,形成认知就更要延迟了。...

我与食物 【2】

接上篇《 我与食物 【1】 》。为了在我彻底忘记对饥饿的恐惧感是什么感受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完整历程。 Part 2. “缩食”节流,继续与饥饿共存 食物虽不再短缺,金钱依然匮乏。如果高中生活有气味,那一定是泡方便面的味道。那时候大概是白象和统一两个品牌的天下。住校的同学...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