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8号分享:从微电子到Computer Engineering到软件工程师,关键词:“chill”

分享时间:2023年3月

分享者经历:08年上海高考 -> 选分数高一点的大学,专业随机一些,选了名字很酷的微电子 -> 美国读Computer Engineering硕士 -> 工作生活chill的软件工程师

他说:“Enjoy,就enjoy,享受你那个时候在做的事情。”“就狠狠地玩也狠狠地学,不要在一个游离的中间状态,一半玩一半学。”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好感谢邀请,我高三的话是在上海读书的,就是高一到高三都在上海,我出生在浙江那边。学的是理科,职业的话现在是软件工程师,现在在纽约这边工作。


宫师姐: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工作、生活方式,自己感觉怎么样?

分享者:现在是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方式的,我现在的话有family有孩子,比我以前想象的要状态要好。当然现在也是在尝试不同的东西。工作方面的话压力,可能是在纽约这边相对来说可能会压力大一点,但overall的话我觉得还是非常relax的一个状态的。自己的兴趣各方面平衡还是会比较好,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family,enjoy family time之外的话,还是有很多时间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宫师姐:真好,我们先把时间往前推一推,你高三的时候什么样子,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分享者:印象深刻的高三的话,可能是因为在上海的环境overall的话,相对于其他的省市,像比如说我是浙江来的,压力会小很多,所以overall的话整个状态还是in control的,整个状态还是不错的。我整体感觉印象深刻,可能是有些时候玩得挺多的,比如说因为我们住校,所以半夜里逃出去去网吧,躲开摄像头,各种这样子的一些。


宫师姐:这样啊,高三这样经历也还蛮特别。你后来之后是怎么选的,大学怎么选的专业?

分享者:大学的话,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分数高低,一般来说都会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可能选一个分数低一点的大学,但是你选会选好一点专业;或者说你选分数高一点的大学,但是专业就比较随机了。


我是选择了后者。专业的话我学的是微电子,就是一些芯片设计,但后来发现就完全不喜欢。但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找了专业,但自己不喜欢,但doesn’t matter,就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后面的可能性和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很大概率是完全different


宫师姐:所以你微电子的专业是当时自己主动选的。

分享者:还是因为是觉得名字比较酷而已,是比较一个新兴的行,有听起来会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一个行业。


宫师姐:你当时想象的跟实际上的就是微电子专业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差别?

分享者:实际是非常非常苦,专业竞争也非常大,又都是非常聪明非常厉害的人。所以overall的话是比我想象的要难,首先是。学习的东西,可能很多大学生、很多国内高考人的一个状态,只是一个学习模式,所以他不会探究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事情,只是一个这个行业有前景,职业发展可能会比较好,我再进入一种读书的mode,把这个专业干完,这样子一个状态。所以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喜不喜欢这件事情。


宫师姐:那你后来有开始思考喜不喜欢这件事情了吗?

分享者:后来有思考,后来其实真正的是你需要工作,工作的话就会碰壁,会真正思考说你工作之后也一直是面对这个东西的。那就不是说3年了,高中可能3年、大学4年,4年完了以后,那就是rest of your life都在这个里面。那个时候可能会更加谨慎的思考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你喜欢的,发现可能不是这样子。


宫师姐:所以其实你是在选择就业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个方向可能不是自己很喜欢的。

分享者:是的。就业前景当然也是一个考虑,在美国可能software engineer的前景会好很多这样子。你在compare、去做一些practical的项目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是way much more fun,你就会觉得可能你就想是尝试另外的。可能人是喜新厌旧,有可能,但overall至少到现在还是非常enjoy的。


宫师姐:你从国内读微电子专业到在美国从事软件开发,这个中间好像还缺了一步?

分享者:中间是读研究生。研究生是一个必须迈出的路,这只是一个只是一个approach,你必须要走过这段路才能在这边工作。


宫师姐:所以你当时是在国内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来美国读研究生?

分享者:对,读了两年研究生,当然专业是computer engineering,但其实是一个combine的,也会是很多软件方面的东西,所以也会有一个相对的比较和体验。


宫师姐:你这样现在回头看的话,从一开始高三选大学选专业,到读研究生也面临一个专业的这样一个选择,再到后来的工作,你现在回头看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分享者:感觉其实首先经常有人会问有没有浪费一个问题,你会觉得浪费吗?因为学了6年的专业将近,但我觉得就完全没有浪费。这只是一个不一样的经历而已,它对工作来说的影响是非常小,尤其是现在环境,就最近的这一年的环境下,知识的重要性确实是越来越低了,但是一种approach、你的方法和你怎么样去理解一些问题,这些东西其实才是你在专业里面培养出来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所以我感觉往回看的话,我觉得没有有错的选择。至少再走一遍,还是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宫师姐:如果说我们有个时光机,你会想要对小时候一点,比如说高三大学什么时候的自己说点什么?

分享者:我会说enjoy,就enjoy,享受你那个时候在做的事情。但尽量尤其是年纪越小的时候,好好地玩,但也尽量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尽量尝试不同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就狠狠地玩也狠狠地学,不要在一个游离的中间状态,一半玩一半学。我觉得如果再来一遍、可以有一个optimize的 solution的话,我觉得就走极端一点的,要不好好玩,要不好好学,不要走在一个中间的状态这样子,这样子。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多,我们录音就先到这里。

分享者:好,谢谢。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