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0号采访(自问自答):从农村到大城市,从电子系到技术产品经理

在发布《致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高中毕业,然后呢?》后的72个小时,我开始在朋友圈密集约访,并已进行了10+场电话采访。


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目前,我已约到了40+位朋友接受我的采访。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受访人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受访人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在我整理发布录音采访之前,我想先自问自答一下,给读者朋友们以及潜在的受访者打个样。我以下根据自己经历回答的问题,跟我采访的问题清单完全重合。


简单自我介绍

宫师姐,2006年高三毕业,山东县城普通高中的理科生,来自农村,现在在纽约,从事科技行业产品经理的工作。科技行业的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是与跨职能团队打交道的工作,代表用户提出产品需求以及一些关键的产品量化方式,并跟开发团队、设计团队、市场团队紧密协作,推进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运营以及维护。


当下的生活方式及感受

我很幸运在过去几个月的科技业裁员大潮中暂时幸存了下来,目前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拓展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人生体验。工作时长算普通(早晚时间比较灵活),但是压力偏大,因为希望自己职业上能够更快成长。工作之外,我在运动健身以及逛艺术展览上花很多时间,希望尽可能好的保持身心健康。


高三生活是什么样的?高三最鲜活的记忆是?

我就读的高中是以军事化严格管理、向衡水中学学习而在当地“闻名”的,甚至有周边城市的家长主动送自家小孩来被约束约束。我曾经跟一个大城市来的高个子长头发大眼睛漂亮到发光的女孩子短暂做过室友,她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交了个男朋友照顾她。


我在理科实验班,高三早上5:30就起床,去操场集合晨跑,6点出头就在教室上早自习,7点左右快走去食堂吃饭,再冲回教室继续自习、上课,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回宿舍洗漱,晚上时不时偷偷在被窝打手电筒做题,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实验班跟普通班不在一栋楼,所以我只认识在实验班的同学。


高三最有记忆点的有三件事,一个是晚自习第二节课后,全班同学一起全神贯注看15分钟的《灌篮高手》动画片;第二件是我在老师的Office hour很坚定地说我要考清华(这篇文章《我的偶像赵ZH》讲述了我对清华大学的念想),我希望我的语文达到X分、数学X分、英语X分、理综X分,旁边的同学没忍住噗嗤笑出来了“你真敢说”,彷佛我是毫无自知之明的堂吉柯德;第三件是我上学期期末考试考了全县第四,帮我拿了800块钱的奖学金,刚好是我下学期的学费。


当年怎么选的大学和专业?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

我那年是出分数再报志愿。高考时英语和生物发挥奇差(让自己感觉发指那种程度),最终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我是很想要复读一年的,但是家里激烈反对,毕竟再读一年高中又要多花一年钱,而且复读成绩没有任何人能预测。我于是妥协:我要进一所综合排名前10的高校,不能再低了,如果录取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借钱复读。


基于这样的限制条件,我开始翻那本厚厚的指导书,肉眼看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在山东的招生分数线,心算研究哪几所学校的录取可能比较高,每个学校里以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排名的专业。碰巧有上一届风云人物学生会主席师兄回学校作报告,报告会结束后我冲上前去追着师兄跑、问问题,被当时的年级主任以为我是“追星”。最终,我第一志愿选了这位师兄所在的大学,第一志愿选择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电子系。


后面的三个志愿,我就开始想自己可能会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好多同学会跟我聊心事,我是不是可以当个心理咨询师?这好像是应用心理学。”“XX同学说我给她按背按得特别好,我是不是可以当个护理师?高级护理吧。”“好羡慕那些可以四处旅游看世界的人啊,当导游的话就可以带薪旅游了。旅游管理。”这三个志愿,充满了我个人的臆想,毫无边际,毫无逻辑。


在学校填好志愿,我到公共电话亭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了学校名字同时申明志愿已经交了不能改了,老爸以为这间学校在南京。挂了电话,我就去好朋友家住了几天——防止爸妈发现我说谎(“志愿已经不能改了”)逼我改志愿。等他们发现我实际要去广州,碎碎念路途远、生活成本高什么的,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最终,我给自己估计的第一志愿神准——我被录取了,虽然我对电子专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等)毫无概念。


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高中时觉得自己特别不受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重视,毕竟这两门科目自己都不是尖子生,所以我曾坚决不想再学数学和物理。结果我被录取的电子系的课很多都是数学和物理大类。课很难,比如高等数学是跟数学系一样的,我们还要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专业课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C++、汇编语言、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工程制图等等。因为高考没考好,我去报到时甚至有点自我放逐的意味。随着认识的朋友增多,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要么是高考不理想第二志愿来的,要么是虽然成绩很好但不想要出广东省的,他们都非常优秀。


我的大学生活有三个关键词:信息爆炸,自由探索,贫困。

  • 首先,从农村到一线城市的文化跨度,从土话到普通话以及粤语的语言跨度,从山东到广东的气候跨度,再加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背景的多样性,给我非常多震撼时刻,彷佛经历了几轮信息大爆炸。

  • 其次,因为这些信息爆炸的震撼时刻,我意识到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我必须要探索很多学习之外的事情,才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成长为更健全的人。专业课学习以及睡眠的优先级被我调低,在三年间,我加入或者创立了18个学生社团组织,在其中的8个做到leader,并且参与了很多科研竞赛。

  • 第三点,除去助学贷款之外,每年1500的住宿费已经超过了我爸妈的认知(他们觉得XXX家的孩子上大学住宿费不到400,为什么我要选这么贵的学校),开口要生活费就会被父母一顿抱怨,这件事无比折磨我,因此我非常积极地研究奖学金助学金规则,非常积极地找校内勤工助学以及校外打工的机会,尽量自己养活自己。即使如此,我依然度过了非常拮据、甚至是在吃不饱饭的边缘挣扎的三年,直到我开始实习。



大学毕业有读研究生嘛?当时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

我大二的上学期,因为认识升大四的师兄师姐们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我开始想自己的选项,以及如何在后续几个学期做准备——如果读研,那就要提升自己的绩点和排名;如果找工作,那要给自己留出来可以实习的时间。最终,我发现我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读研三年,我需要尽快赚钱,如果未来我攒够了钱,可以出国读MBA转换跑道。我就这样选择了毕业找工。这意味着我要在大二下学期以及大三把毕业所需的学分修满,大四就不需要再选课了。


大三暑假实习了几个月之后,我意识到在工作压力之余坚持课程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为了防止工作几年之后我有积蓄但是没有学习的力气,我开始边实习、边写毕业论文、边准备GRE考试的历程。前三年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我从人们的视线里彻底“消失”了,6月里草草地与同学们告别,毕业典礼结束,我迅速清空宿舍,在一个清晨赶去机场飞往北京上托福课,继续我的出国留学准备。


毕业进入社会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我很幸运,一开始实习就进入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到现在有十年的从业经验。大三下学期找实习的时候,我面试了3家公司,腾讯的面试经历在《从鹅厂到狗家》这篇文章中有详细说明。第二家公司是宝洁,其市场部管培生项目是当时所有最优秀的师兄师姐的Dream company,我倒在了英文笔试那一轮。第三家公司是IBM,在广州市区的一栋铺着红地毯的高楼里,HR可能是想着破个冰,问我在广州最深刻的事是什么。我放佛一下被戳中,瞬间泪崩。在接下来的半小时中,我对着陌生人第一次倾诉了我的负罪感——从未出过山东的老爸送我来报到那天晚上无处可去、睡在立交桥下。HR姐姐不断地给我抽纸,安慰我“那不是你的错”。我的IBM面试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如果有时光机,会对高三的自己说些什么?对大学的自己说些什么?

我会去拥抱一下高中时节衣缩食的很执拗的那个假小子,告诉她“it's gonna be okay”,会去拍拍大学时继续节衣缩食很活跃的那个黝黑小姑娘,告诉她“it's okay not to be okay”。


1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