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临终前看到了什么?
- Chelsea 宫师姐
- Apr 13
- 3 min read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后记部分,记叙了乔布斯陷入昏迷前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那个星期二的下午,他盯着孩子们的眼睛,一度久久凝视帕蒂和孩子们,然后看了看劳伦哪,最后目光越过他们,凝望远方,喃喃自语”。
乔布斯凝望远方,看到了什么?
十五年前的中文互联网上,充斥着很多关于乔布斯的文章,有的在造神、有的纯粹蹭热度。现在想想,那些几乎都是肤浅的名人八卦,标签满天飞,禅宗修行,垃圾品行,迷幻药,极简,大学辍学,素食,种种标签,都是浮于表面的只鳞片羽。但没有人“读懂”乔布斯为什么是乔布斯——当然,可能也没人需要去读懂他,毕竟大家都得忙着谋生。
不同于其他的科技行业领袖的极客气质,乔布斯是一个精神极致纯粹的自然人(此处的“自然人”并不是对应“法人”,而是对应“社会人”)。乔布斯是反社会反理性的,他极度崇尚自然性(从其读大学的波折便可见一斑),而非社会教化或者科学理性(连癌症都没有让他变理性)。他的极度情绪化就是这一特质的体现。
乔布斯首先是个嬉皮士,追走自由和直觉,完全不演、不端、不装。而且他本身就具有对周身世界的高感知力和高分辨率(“高敏感”),同时也对这些干扰的耐受力极低。
乔布斯推崇迷幻药,但从来没人问为什么,可能是文化差异?英文世界里迷幻药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中文世界对此讳莫如深。我的个人推测是,服用迷幻药进一步打开了他的感受力、让他的感官(intuition)能力升维。他“看见过”更极致的,因此能识别现实里更多的噪音、杂质、毛边、不完美。
禅宗修行的经历,让乔布斯得以用冥想的手段剔除和屏蔽干扰、保持做人的基础sanity(当然也让他系统性地挑剔衣食住行),同时以素净的标准评判经他手的一切。包豪斯的简约设计以及对材料细节的注重便恰合他意——他首先有了自己的审美,包豪斯的设计恰好是符合他审美的一种设计。
乔布斯其人虽反社会化,但对周围人有惊人的影响能力。他能够“极致在场”(be fully present),这种能力带来极致的现场能量,而这样的高能量让他能像巫师一样影响他面前的人的心智(艾萨克森称之为“扭曲现实力场”)。所谓的“扭曲现实力场”,是说他可以随时改主意、随地说谎、毫无心理障碍且高能输出。这样极度自信的高能输出往往能当场让对方质疑自己的判断,并最终服从于乔布斯施加的能量。
冥想。经常性的冥想修行带来的剔除干扰效果,让乔布斯的“极致在场”能力大大增强。工作中的乔布斯总是能够极致在场,高能且毫不保留,对“操控他人”毫无心理道德障碍。
素净与高能量的结合,让乔布斯其人其事走向纯粹。这种纯粹并不简单,而是蕴含了宇宙级的精确细节。本质上,这是极度奢华的追求。然而,普通人只能看到表面的“极简”。他把这种纯粹贯彻到了他事业的所有方面,产品本身,发布会,零售空间,办公环境,全部拉满,而他竟真的能够全部实现。
而最神奇的也是从未被人指出的,乔布斯对身边具体的人是混蛋暴君,但本质上怀着一种“众生平等”:他默认每一个普通人都配得上使用最极致最美的消费电子产品体验。这是种崇高的慈悲——科技行业从未有他人怀有这样的慈悲心;同时极隐秘——在他看来“不言自明”、也从未宣之于口,甚至从没有任何媒体如此书写过他。
有此心,有践行。他一次次把所有人口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彻底革新了个人电脑、音乐产业、智能手机、消费电子零售、视觉创意工作,让普通人体验极美的数字世界,永远有“One more thing”。
乔布斯最后的目光凝望远方,喃喃自语”...“哦,哇哦。哦,哇哦。” 我想,他应该是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绚烂的美,并沉浸其中。总是“极致在场”的他可能不会分心叹息他不再有机会将这样极致的美带给这个世界。但,我会永远为此叹息。
乔布斯是嬉皮士运动时代背景下杏树林和电子元器件堆中长出来的纯血硅谷之子。2011年,他长眠于杏树林。现今的硅谷杏树林几乎无了,电子元器件堆也几乎无了,空气中是资本名利野心的味道。下一个像乔布斯这样有人性且以人性执导科技的领袖,好像还没出现。
Comentarios